保险是现代金融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吸收、管理和控制风险的行业。保险市场的稳定与健康直接关系金融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保险企业需要将自身的风险管理放在整个国家金融安全的大框架下来考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快速成长,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保险业发展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冲击,对行业的发展构成了重大挑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并强调要“维护金融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可以说,风险防控始终是保险业发展的底线和基石。如何做好风险管理,对促进保险业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近年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切实把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到各项工作中,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不断增强金融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公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守保险本源,持续发挥主业优势,注重前瞻谋划、系统思维,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防控风险、安全发展是“责任线”,也是“生命线”“价值线”。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始终坚持稳健、诚信、合规的经营理念,持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重点领域风险治理,不断创新风险防控方式方法,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以“偿二代”为准绳,升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实施以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高度重视,全面遵循监管要求,连续多年将构建“偿二代”规则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作为公司重点工作推进,立足打赢重大风险攻坚战,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风险综合评级是银保监会以风险为导向,综合分析、评价各类风险,对保险机构面临风险大小的权威评价。出于管控金融风险的需要,风险综合评级机制不断演进,评级标准持续趋严,重点部分风险指标达标值不断提高,A类公司要求愈加严格。以风险综合评级要求为基础,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构建立体的指标监控预警体系,建立风险追踪整改机制,搭建了总分一体的风险综合评级信息系统,对各项风险指标实现精准定位、精细管控、精确追踪,全面提升公司风险管控能力。在公司总裁室重点部署下,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内部各部门紧密协作,对数百项指标进行考核追踪,针对短板环节不断改进提升。公司风险综合评级已连续15个季度保持A类。 “偿二代”实施以来,银保监会对行业主体开展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全面评估,确定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水平。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着力从完善制度、健全组织、优化工具、强化机制、明确问责等五个方面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在监管评估中,中国人寿寿险公司风险管理工作得到充分认可,评估得分位居行业前列。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经常性从严开展自评估工作,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2021年底,银保监会发布了“偿二代”二期规则,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积极拥抱监管新规,加快研究落实,用好先进风险管理工具,持续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积极发挥行业健康发展“压舱石”作用。 推进科创赋能,提升风险管理智能化水平 在信息化、智能化趋势下,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坚持科技赋能,推进风险治理现代化,持续加大对智能风控的投入,不断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风险管理领域的运用,实现风控信息资源的高效整合,提升风险防控的及时性、有效性和智能化水平,努力实现源头管控,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变被动处置为主动防控,服务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搭建了大一统的风险管理系统,打造风险防控“工具箱”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风险数据一屏掌控。建立风险数据模块及风险指标库,形成集约化的风险监测、分析、预警和管理中心,设立全面风险的闭环管理工作平台,为总、省、地、县四级机构岗位人员提供风险任务操作平台。 搭建投资风险管理数据库,创建投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摸排底层资产风险、自动化计量资产结构、市场和信用风险分布、风险变化,观测公司投资风险状况,提高投资风险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投资风险管理的价值和效能。 构建“全链条”的销售风险贯穿管理手段,打造多个智能应用系统工具。持续优化销售风险智能预警系统,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构建高风险销售人员风险提示、精准排查、重点调查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销售风险预警实效,织密销售风险全面管控网络。 创新研发销售误导智查查系统,系统支持“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AI检索,可自动识别和显示文件中的误导性用语,助力公司近百万销售人员主动履行风险防控职能,风险防控更及时,定位更准确,效率查证更高效,有效提升了对销售误导的事前防范能力。 搭建风险智联速报系统,风险监控上下贯通,面向基层销售人员、员工广泛收集获取销售违规等重点风险线索,重大销售违规和案件线索“一键举报”,风险防控方位更全、视界更广。 构建风控问题视图系统,建立问题线上归集与整改督导长效机制等,助力各条线推进重点风险问题整治督导,持续巩固乱象整治成果。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还通过科技赋能开展非法集资风险监测,借助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工具,深入研究非法集资风险模式,并采取智能风险监测模型与常规风险监测指标相结合的方式,以非法集资数据监测为抓手,积极开展风险排查工作,不断提升非法集资风险监测排查效能。 优化全面风险管理顶层设计,健全风险偏好和内控管理体系 风险偏好决定风险战略,风险偏好设定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逻辑起点和核心工具。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优化全面风险管理的顶层设计,坚守风险防控的底线思维,构建科学有效的风险偏好体系,提升风险偏好的服务性功能,促进风险约束与经营管理有机融合。风险偏好在公司的战略规划、产品设计、业务预算、战略资产配置等核心管理决策环节的支持作用不断加强。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强化主动风险管理职能,提高全流程管理能力,强化事前预警和早期介入,强化事中干预,完善事后风险处置机制,风险管控质效不断提升。目前,公司已经搭建覆盖总、省、地、县的风险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对经营风险提前预警、有效追踪、及时干预,将风险管理和服务网络延伸到基层一线和业务源头。 此外,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贯彻实质性风险管理原则,构建重大风险状况动态监测体系,聚焦公司经营中面临的实质性重大风险因素,对经营风险提前预警、有效追踪、及时干预,为化解存量风险做足准备,为控制增量风险充分预案。公司扎实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全面提升风险管控长效机制,从风险管理角度体现对公司业务品质、队伍质态、成本管控和长期价值的引导作用,提升风险管理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 自2003年上市以来,作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第一批执行者,中国人寿寿险公司逐步探索建立了高效严密、具有自身特色的内部控制体系。历任外部审计师基于其每年开展的内控审计均出具无保留意见。2021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认真贯彻落实行业内控合规建设年活动,积极开展“强内控 抓执行”专项工作,强化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依托过往风险排查,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风险和问题易发多发环节再排查,找准问题病根,全面梳理内部流程,健全制度体系,着力强化控制执行,狠抓整改实效,加大问责查处力度,持续打造内控合规文化。 |
2014-05-28
2017-12-07
2017-08-08
2017-06-03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