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践:以情润理的新一代战略 中西智慧各擅胜场,这为君智的战略创新带来重大启发。 创新的源泉不是理性,而是伟大的想象、哲学和感悟。然而,“我们对于战略的认识,正在走向柏拉图理想式的高度,即以一个不变的真理来超越所有现实,而与日常肮脏的物理世界没有交集”,沃尔特·基希勒三世在《战略简史》中指出西方战略的一大挑战,“过往西方世界战略革命过于强调理性和分析,在泛泰勒主义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却缺乏对人性的真正关注。” 关于人性,古今中外有着大量探讨,却从无公认的定义。基于过去二十年的市场洞察及战略实践,我认为李泽厚的人性观最为透彻——人性主要是指人所特有而为动物所无的文化心理结构,落实到个体上便是情理结构;人性是人心的情理结构,而不只是理性。他指出,“情”来自动物本能,常与各种欲望、本能和生理因素相关联结,它包含非理性;“理”来自群体意识,常与某种规范和社会因素相连接,它常常要求理性;两者的配合交错,是使人既不同于动物、又不同于机器之所在;它即是所谓人性,它们的不同比例组合和构造可以形成不同的民族性和个性;“情”(包含“欲”)与“理”的不同比例、成分、先后顺序、交错往返的种种不同,造成了大量甚至无限的个性差异,有如DNA的不同组配一样;也正是个体不同的情理结构,使人具有了创造性,让世界存在着突破或改变的可能。 中国文化侧重情与理的渗透交融,而非二者的对峙、控制、压倒或片面发展。受到中国文化熏染,君智在战略实践中探寻的便是如何把握人性、以情润理。当我们站在东西方文明的分野,针对西方商业思维的短板,用情感去滋养理性时,便能调动出内外人心的巨大潜力,因为战略既是一个科学制定的过程,更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艺术,还需要通过人来推动落地,才能让战略从一个概念变为现实成果,展现惊涛骇浪的战略威力。 理性,是一个战略得以成功制定出来的思考框架,也是使战略“立起来”的“骨架”。情感,则是让战略能够落地、让战略能够“跑起来”、驱动战略发挥威力的“血肉”。君智基于对中西智慧差异化和互补性的深刻洞察,结合长期咨询实践经验,构建出新一代战略体系,包含战略研究系统、战略方向系统、战役战备系统及战略落地系统四大系统,每个系统均是围绕顾客及潜在顾客的人心所向,以情润理、直取人心。 战略研究过程既考量西方战略中的理性分析、逻辑推理等因素,也借鉴了东方文化中情的因素,从行业趋势、竞争环境、顾客认知、企业运营基础、企业家愿景和生态资源优势等维度进行验证分析。其中,“顾客认知”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重在找出能最大化调动的顾客常识,从而使得战略研究工作不只是对纯数据(大数据)的分析、推导、验证,更是要洞察出“小数据”的潜力。因为战略威力在于开创顾客,这需要以倾听需求、对接认知为前提。而要成功率先进驻顾客内心,则要找到能被顾客感应到、还未形成潮流、但可预见会形成燎原之势的“星火”,让“小数据”最终变为“大趋势”。 战略方向是企业一致性的经营方向,也是业务发展的基点与路径,更是赢得顾客选择的理由。确立某个战略方向所需考量的维度,既有物理现实层面的企业实力及战略支撑,更有大众认知层面的潜力,还要与企业家的初心及愿景进行同频共情。这要求君智团队像企业家(而非分管某一板块的高管)一样想企业所想,基于市场角度(而非基于企业内部目标)进行方向设计,以独立的外部视角(而非企业的附庸部门)进行系统性通盘思考,帮助企业锁定符合愿景、内部认可、能够落地、顺应认知且成功可能性最大的“战场”。 战役战备系统意指“以正合,以奇胜”。战备即“以正合”,军事上是排兵布阵、先进武器、稳扎稳打,商战中则转化为通过分部门作业等方式系统提升经营综合实力、应对外部竞争、稳固市场地位的基础专项,这要求企业理性规划组织结构、运营活动、调配资源等。战役即“以奇胜”,军事上是因地制形、待时而发、出其不意,商战中则是通过跨部门作业方式形成企业取得战略成果、赢得顾客的关键专项,往往以一个独特概念为指引形成系统动作。战役设计时要权衡兵力悬殊(双方实力)、地形优劣(竞争位置)等要素对人的情感层面、心理层面的影响,重在激发、集结士气引爆人心。 战略落地中,既要理性解码战略,分析落地策略及动作的逻辑可能性和现实可行性,更要融情入理激发情感调动人心——一方面,打造顾客的认知价值链,从顾客各方触点(包括传播、渠道、终端、产品、服务等)提升感知价值,并进行全链路贯穿及生动化传递,从而实现对顾客价值的不断创新与升级;另一方面,与企业团队的同欲共识,及时关注人的状态,打通战略落地中的各项卡点(而不是像一般咨询机构仅提出意见),进行战略把控、落地校准,在兼具战略方向的长期性同时保持策略执行上的灵动性。 总体来看,君智新一代战略立于理、融入情,四大系统影响的对象(也是最重要的结果变量)是人心。新一代战略倡导通过影响人心获取发展优势,最终实现人与人之间四个层面的情感回归——①让企业找到自己在商业社会中应有的位置并独占一种顾客价值,这是对企业家的创业善念及团队共同努力的“回馈之情”;②让各企业之间因为领会“天生万物,各归其类”的发展要义,从而进入有序竞争,这是引领行业良性发展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和谐之情”;③让企业与顾客之间,从促销-低价-低质的内卷状态,转向提升顾客可感知价值的外卷状态,增强品牌与顾客之间的情感价值沟通,这是企业更好深入顾客人心的“共鸣之情”;④当企业作为一个商业组织创造佳绩后引领产业上下游发展,担当更多社会责任促进共同富裕,这是企业对社会的“反哺之情”。总之,新一代战略的“情”,是创建独特顾客价值,是让竞争更加有序,是顾客心中的品牌温度,更是对社会的责任担当。 四、展望:全球商业的未来 近现代以来,科技的发展、资本的崛起、对科学理性的极致追求等造就了社会的繁荣,同时也使得现代社会显现出各种问题,陷入虚无主义的迷茫(尼采说“上帝已死”,海德格尔称“现代人已经到了无家可归的状态”)。西方曾出现反理性思潮、否定的哲学等,这表明人们已经意识到用理性去解构理性是一条死胡同。科技爆炸显著加快了新知识创造的速度,科技从最初解放人的体力、到可以部分替代人的脑力,使得现代人面临“一半是机器一半是动物”的异化局面。 如何既承认世界的客观性又不否认人性的光辉?我的回答是——中西融合,西方商业思维的理性成分亟需东方智慧中的“情”来融化,情与理的交融是实现商业理论突破性创新的密钥。因为,“以中华文化为主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相结合,将是人类最美好和永恒的文化”(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语)。 发展大势,浩浩荡荡,商业美好,企业共创。君智开创新一代战略,用七大百亿案例实践,为商业领域的中西融合提供了一个新的注解。作为一家根植中国、着眼全球的战略机构,君智致力于在一个西方人占尽优势的咨询行业贡献一种新的创新视角,那就是——以中西融合破创新窘境。 战略理论的创新始终与商业实践紧密相连。君智基于中国企业实践提出的新一代战略体系,不仅帮助多家企业实现百亿营收突破,更在哈佛、麻省理工等学术平台引发对东西方智慧融合的深度探讨。这一探索印证了熊彼特“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理论的现实价值,也为破解战略创新困境提供了可行路径。未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如何在理性分析与情感洞察之间寻求平衡,如何将文化心理结构纳入战略要素的考量,仍需学界与商界持续探索。唯有立足实践、开放融合,方能推动商业理论走向更包容、更具生命力的新阶段。 中国首席商业资讯门户;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国商业网各频道、栏目资讯。 免责声明:凡未注明来自本站的稿件和图片作品,系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2014-05-28
2017-12-07
2017-08-08
2017-06-03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