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网 首页 商业 产业资讯

电商孤岛挺进大淘宝

2022-5-17 11:56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电商孤岛纷纷“入淘”,意味着数字经济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智谷趋势 | 王延鹤

越南最近很热,很有点当年深圳特区对外开放时的样子。

全球资本都在奔向越南。

2022年一季度,外资涌入越南的速度同比增长88%。前四个月,外资新项目达到2759个。

一向嗅觉敏锐的李嘉诚,在抛售了大量英国资产之后,转身就出现在越南。

事实上,越南的火恰恰也包含中国产业链外溢的因素。越南相当多的外贸订单,是由越南国内的中资企业承接的。

本质上,产业的转移和升级是一个比赛的过程。明智的国家,总是会减缓产业转移的速度,同时加速产业升级的步伐。

而中国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前者,而是产业升级承受了巨大的外部压力。

当下的大国博弈,最激烈、最凶险的部分正是产业链的竞争。美国的围堵,一出手就对准了中国高科技产业链,稳准狠。

幸运的是,过去二十年,互联网、数字技术在中国得到极大发展,不少企业不经意间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潮水汹涌之时,稳健的数字供应链、近10亿人的中国第一消费入口、远近场合一、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合一的商业模式,已经初具模样。

真正的经济强国都是在全球产业链中有充分话语权的国家。

过去,中国的产业发展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被动承接全球产业转移。但今天,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影响力已经不容忽视。不敢说主导,也绝对是唱主角。

而这些年支撑和夯实中国产业竞争力和供应链数字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就是以大淘宝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以及以1688平台为代表的产业互联网。这两张网不断融合,尤其是1688这个奔着数字供应链平台而去的内贸平台,让“产消互联网”越扎越紧。

新的时代鼓点已经敲响。整个数字经济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近,数实融合越来越深,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当年民营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

也正是数字供应链的发展与完善,让中国真正拥有了依靠自己的力量拓展国内、国际空间的能力。

这也是两年前风云突变之时,中国敢于提出双循环战略的底气所在。

电商孤岛“入淘”

广州十三行,是一个能进得去就能发财的地方。

所以,十三行有自己的道,互联网在十三行长期处于旁门左道。人们相信的是自己。

凌晨三点钟,十三行的女人、男人们就起床了。

男人们拉着小拖车,沉默着把大捆打包的服装卸货运走,留下一路铁架子的“哐当”声。

四点钟,街上最早的店铺就打开门做生意。

LED灯下,天南海北的进货商在和精明的女老板们挑款式,砍价,下单。

等到五六点,当城里大部分人还在梦想中,十三行已经人头攒动。

几百件直播电商上时下最流行的“爆款”,要么凌乱地垛在柜台上,要么委屈地蜷缩在地上黑色塑料袋里。

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十三行相信自己可以对抗时间。

十三行有倨傲的资本。

广州是千年商都,在明清两代“一口通商”期间,更是全国唯一开埠通商的口岸。

即使当一个王朝将走入漫漫长夜时,这里依然能孕育出世界首富。十三行中的“怡和行”行主伍秉鉴,据《华尔街日报》估算,他的身家有2600万银元,是当时美国首富的3倍还要多。

今天的十三行仍是全球商业重地,是最大的女装、牛仔裤、皮鞋、大衣的集散地。

背后,是珠三角中国最密集的商品生产线,中大纺织布匹交易市场,佛山印染厂……大大小小、数以万计的制衣厂、门店和工人们。

四面八方的货,送进十三行以及临近的沙河、白马、红棉等批发中心,摆上货架,南来北往的客,几小时就能抢购一空发往各地。

一个铺面就是财富的见证,当然也包括隐在暗处的是房东,即便在生意最不景气时,十三行仍能“一铺养三代”。

街面上一个10平米的门面,月租要3万起。至于十三行的中心——新中国大厦,稍贵一些的,十几平月租就超过40万,想进这栋楼做生意,没有大几百万,想也不要想。

所以,当广州着力打造电商之都的时候,十三行却仿佛一座孤岛。

十三行里很少见到“直播”,如果哪个档口搞直播,甚至会被管理方立刻叫停,觉得拉低了十三行的品味。

哪怕距离十三行约20公里的大源村,全村通过开淘宝店、天猫店,通过淘宝直播做服装生意,做成了全国第一个销售额超百亿的淘宝村又能怎样,反正其货源主要还是来自十三行。

2020年以前,十三行就是能闭上眼睛,堵上耳朵,假装外面的变化不存在。

然而,疫情让一切变得磕磕绊绊。

经济大环境的压力,消费复苏的缓慢,疫情中暂停营业,运力不稳定,订单的减少或消失……都成为高悬在商家们头上的利刃。

店面无论大小,档主每天一睁眼,就是几万块的支出。一件衣服的利润往往只有几块钱,如果一天卖不出几千件,就要赔本;如果一两个月都行情低迷,光库存积压就会让人绝望。

这一次,十三行也坐不住了。

以前,十三行里挣到钱的店主会送孩子学管理、设计,为接手店里生意做准备。

疫情中的这两年,当活下去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年轻的“服二代”们站了出来,很多“服二代”会把开通1688会员作为“入淘“的第一步。

1688是线上批发平台,买家主要是电商商家和线下中小零售商,卖家主要是源头工厂和贸易组货商。在圈内,1688被称为”中国电商的源头货盘“,形成了“找工厂上1688”的行业心智。

对长时间与互联网和电商“绝缘”的十三行档口来说,先把批发生意搬到1688,既能很快“入淘”、“触网”,也能很快上手。

比起父辈们对线下渠道的甘之如饴,“服二代”们早早意识到:当大环境彻底改变时,你唯有一起适应进化,才能生存。

档口终于有了主播、直播。2022年5月,已经有少部分淘宝商家能在工作台“千牛”上看到一个还在“灰测”中的线下档口专区,主要就是十三行档口的货,这些优质供给是通过1688“翻到线上”的。

“服二代”他们不用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起早贪黑,几块屏幕就能够让他们统合产业链、挖掘新客源。一边通过直播向客户展现服装样品,一边可能谈的就是成百上千件有进有出的大生意。

头脑灵活的,干脆自己建工作室,搞个品牌。把薄利的批发生意,做成品牌生意,赚更高的利润。

每当消毒水的味道充斥了古老的十三行的街道,1688就能给予他们踏实感,成为电商孤岛们入淘的桥头堡。

最后一个“电商孤岛”消失了,十三行通过1688对接上了中国5000万家中小企业的采购需求,并通过1688迈出了“入淘”的第一步。十三行和大淘宝越来越近的背后,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加速融合,更是中国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融合的大势渐成。

等死与求生,霸王龙安眠地底,而飞鸟搏击长空。

义乌为什么总能站在正确一边?

义乌可以预测未来。

你或许听过“义乌指数”的江湖传闻。

美国总统竞选时,支持者们使用的旗帜、T恤、彩带、棒球帽等小商品,采购地多是中国义乌。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民调和主流媒体都已认定,希拉里会胜出。但义乌商家们瞅了眼订单,特朗普旗帜的采购量几乎是希拉里的10倍。这就是差距。

开票之后,美国没有等来女总统,而是迎来戏剧化的“懂王”。

能看透未来的义乌人,在历史的蜿蜒与洪流中,总是一次次选择着正确的方向。

1980年代,敢作为的政府主动给市场松绑,允许摆摊、允许农民进城经商、允许城乡市场开放。义乌县委书记喊出——

“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出了问题我负责!”

在供小于求的年代,先开动机器、大声吆喝,就能赚取时代的红利。中国知名的批发市场,要么背靠产业集群,要么占据交通要冲,都崛起于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早期。

国外的零售商千方百计地打探,从哪里买到物美价廉的小商品。义乌成为中国国际知名度最高的一个县级市,号称“世界超市”。

二十多年之后,中国融入全球产业链,开始释放巨大的产能。

接着,一个名为阿里巴巴的英文国际批发网站,一个名为1688的中文国内批发网站出现在互联网上,它们都诞生于杭州湖畔花园的一套民宅内。

这群创业者称前者为“网上广交会”,把后者称为“网上的义乌商城”。

中国有了电商。商家们的心情从最初的观望很快变得百味陈杂。

在别的地方还无知无觉时,近水楼台的义乌、浙江、淘宝包邮区,搭上了电商的早班高铁。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商业之所以美好,就在于合作是一切团队繁荣的根本... "【中国商业网CCWIN.CN】
阅读9394 反馈0

Powered by 商业网 X3.3 Licensed © 2001-2024 Comsenz Inc. Design by 商业网<>

GMT+8, 2025-7-7 16:55 , Processed in 1.193698 second(s), 33 queries .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