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YYDS?如何驾驭新流量? 张一鹏指出,得渠道者得天下。所有品牌应该开放的拥抱每一个渠道。新渠道、新媒介有数以万计、千万计的用户产生新的购买习惯,改变着10亿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可以重构品类的竞争格局,给品牌提供弯道超车的机会。 “创业之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同样一款产品,同样一件衣服,凭什么一定在你们家购买?”张勇认为,产品才是品牌成为YYDS的基础。“如果这个问题不做深度思考,就会陷入拼价格、打流量。全球伟大的企业皆因产品:第一,高科技。第二,高颜值。第三,过品质。第四,高社交货币。心不唤物,物不至。” 常斌则表示,在今天的竞争环境中,想通向下一步成功,“瘸腿”已经不够了。只做流量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儿,没有供应链就没有产品差异化创新,没有利润;但是有供应链但新流量渠道抓不住,又会失去竞争力。所以新品牌要把握差异化竞争策略的企业,第一阶段保持前端势能,第二阶段补强供应链,拓展全渠道;而成本领先型公司,拿到大众市场份额之后,一定要做线上线下延伸,拉高流量。只有把两条腿放在一起双向走路,才能从风口转化成YYDS。 王东琦直言,流量永远都是在变化,今天可能在直播,明天可能在私域,后天可能在微信,学会驾驭、习惯性学习驾驭流量的品牌才能变成YYDS。想要借助直播获得持续增量,产品一定要在60分以上,并逐渐做到80分、90分以上,有复购的才是品牌。 童伟透露,直播间也有驾驭流量的秘诀,“我们正在尝试让交个朋友直播间以及自己孵化的达人进驻到品牌直播间,只要匹配得好,效果会非常好,主播越来越多,代运营服务直播间越来越多,不断做匹配,积累经验形成正循环。” 孙元文认为驾驭新流量需要沉浸式的消费场景——店。TOP TOY的打法是把店的体验做到极致,让用户为之惊艳,拍产品和打卡点合影、分享到社交平台。让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产生好感是成为有复购的YYDS的前提。 Scentooze三兔CEO谷争认为,品牌的要驾驭新流量,需要对存量需求做升级或者激发新需求。需求的升级靠不断在存量需求上用更科学的方式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满足新需求:通过用户洞察,联合所有的用户的力量和用户的创意去打造一个品牌。而所谓新需求,一定要确认用户产生了新的需求,而不是在存量需求中博弈和内卷,否则即便利用了类似KOL这样的新流量,也无异于导购电商。 “如今年轻消费者对零食的需求兼具物理价值和社交价值,新品牌需要思考的是,除了比拼材料、价格、性价比之外,如何给用户创造精神价值。”ffit8创始人兼CEO张光明指出,“我们试图通过营销创新实现品牌交易的增长飞轮,具体通过IP化、内容化、媒体化的方式,找到年轻人喜欢的语言环境,和消费者产生共振。” 知乎商业化运营负责人袁超认为,真正能够实现YYDS的只有一个东西——好内容,因为好内容能够穿越时代,也能够穿越流量。“当你在全网有足够多的优质内容沉淀的时候,就在全网构建了一个更大的可持续的私域流量,这个时候全网的内容本身就是你的私域流量池。”他说。 03 达成共识,20种想象 预测未来零售YYDS 争论之中,大家的共识是:流量已然不是YYDS,流量迷信不可取。新时代的品牌增长是个系统工程,流量不是唯一的解药,只是品牌塑造药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而已。 亿邦动力总编贾昆带大家回顾了近年来的多个风口:从“移动电商”,到拼多多、云集等“电商四小龙”的出现,从“AI智能商业”、“社交电商”、“直播电商”,再到今年的“新消费”……每个所谓风口,主旋律都不同,但几乎都与流量结构的变化相关。当过去信奉的“流量为王”理论趋于终结,行业该何去何从? 事实上,流量是个中性词,企业需要抛弃的不是对流量的欲望,而是旧的流量思维,要用新眼光看待新流量。对于新流量,企业不仅要关注其新的来源,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新的认知:把流量当人,当成活生生的消费者,从流量思维过渡到用户思维。 亿邦动力总裁、马蹄社发起人贾鹏雷指出,今天的零售电商行业,正面临着流量结构的巨变——外链自由。互联网平台间开放外链,相当于为互联网界设置统一的度量衡。就像历史上秦朝统一度量衡以后,市场流动性迎来大幅度增加,阶层流动增加,交易频率增加,市场更加繁荣一样,“外链自由”也会推动平台竞争进入到新的阶段。 新环境下,他为未来零售做出了20个判断: 1、平台“不甘躺平”。天猫从B2C转型为D2C,京东开始涉水新型实体经济,云集等平台看到了连通内容的机会,平台们都会重新盘整自己的战略立足点。 2、熟悉的行业规则将迎来不确定的变化。GMV怎么算?如果打通各平台之间的成交,平台扣点怎么算?品牌应该起于哪里、成于哪里、收获于哪里? 3、过去10年乃至20年,长期以来的平台主导阶段将走向尾声。平台释放着红利,创造了很多空间,带行业进入无人之地,玩家们都跟随平台脚步收获了成果,但平台主导阶段即将消逝。 4、服务商将重新打开想象力。服务商帮商家甚至平台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时至今日并没有服务商巨头出现,因为左边受制于平台,右边品牌又要自建体系。但外链自由意味着竞争环境将发生很大变化。 5、未来10年,有一种可能性,品牌独立站卷土重来,但独立站的定义将和现有定义不同,它可能是基于一套基础设施,或是系统服务。 6、未来,跨平台服务是必须的,SaaS标准化服务也是必须的,除了系统之外还能够给商家提供什么样的合规、合法的、有价值的其他增值服务,也是服务商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单项能力将无法驰骋于这个江湖。 7、品牌迎来了解放,不再有二选一,重新掌握定价权、流量自治权。 8、在过去流量“异化”的误区里,品牌没能驾驭流量,反而被流量驾驭着,成为流量甚至平台的“奴隶”,这是品牌痛苦的根源。未来,品牌将跳脱误区,流量不再是目的,只是手段。 9、很多品牌坚持不做线上,或许会错过一部分发展的机会,但也可能是因为坚守品牌的初心。或许它只是为了创造一个美好生活、提供一个美好体验,而不是在流量趋势下做各种变形动作。 10、过去的平台流量像计划经济,“双11”成交额尽在掌控;今天的算法流量更像是市场经济,随市场变化而实时变化。 11、内容流量阶段,商家完全可以把流量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你有创造能力,讲好你的品牌、讲好你的故事,善于和你的用户沟通,就可以拿到流量。但不应该拿内容流量规模和平台流量相比。 12、平台狂飙突进的20年,是行业被流量思维绑架的20年,流量指标是平台创造出来的,商家没有流量,掌控不了流量,但流量自治权会被逐渐交还给商家。 13、算法流量是公平的。它是人工智能,每个人每天做了什么动作、卖的每一次货、履的每一次约,都是在喂养算法,推动算法变得更加智能。算法流量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不是你想怎样就可以。 14、算法流量是不确定的。今天投放有成果,明天再重复可能就没有成果。我们所做的很多动作都在回应这个不确定,同时也在加强这个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大小取决于数据量的大小。所以,不要试图用品牌确定性思维和平台的不确定性算法博弈。我们要先承认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然后引入更多的信息消除这个不确定性。 15、未来的流量能力是什么?流量能力=平台流量的运营+社交流量的运营+内容流量运营+算法流量运营+不确定性的因素。做好前三者就可以小有所成,但如果想规模更大、速度更快,就要考虑算法以及引入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 16、我不建议所有人都去ALL IN某个平台,没有办法ALL IN,你ALL IN进去只是在喂养这个算法,不代表那个算法会回馈你,但要有这个能力。 17、团队里以前没有平台的人,现在要有平台的人,以前没有人会做私域,现在都要会做私域,以前不会做内容,现在内容做得很好,将来得有算法能力,得知道用什么样的逻辑构建你的组织思维能力。 18、对于新平台来讲,过去的品牌商,工业化思维太重,压力很大,但是今天的新消费品牌没有过去的包袱,可以高速成长,满足的不是某一种确定性的需求,而是一种不确定性的需求,是心智里还没被满足的地方,而心智的空间远比身体、肚皮更大。 19、未来的品牌一定要占领用户心智,所以前期要确定用户心智有没有给我们留机会,我们到底满足了用户心智的哪一个点,还有哪些没被发现,没被满足,哪里还有好的创新点,以此判断品类价值,而后才是组织、资源以及流量的运营能力。 20、未来的YYDS究竟是什么?第一,用户之真,用户是一切战略的起点,我们要知道用户的需求是不是真实存在、是不是客观存在、是不是应该被满足,有没有被满足。第二,企业之善,本质上大家创业是为了满足自己心中的意愿,不是满足社会,但要把自己的创业激情、初心和用户之真很好的匹配起来。第三,成就商业之美,只有以这样的基础逻辑回到商业本源才能让品牌商摆脱流量痛苦的困境,进入一个非常幸福的发展阶段。 分享者们对未来的YYDS有着不同的判断,有人认为是产品,有人认为信任,还有人认为是人性。或许YYDS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确定的是,没有永远唯一的YYDS,“众神”构成零售未来世界。 中国首席商业资讯门户;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国商业网各频道、栏目资讯。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中国商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2014-05-28
2017-12-07
2017-08-08
2017-06-03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