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我国产业升级调整的重要部分,而发展规模生态农业则是重要抓手,如何又快又好发展规模生态农业,三位一体”生态农业系统工程来助力。 “舌尖上的安全”关乎国计民生,走生态农业之路,提质增效,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绿色品质革命和适度规模经营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发展生态农业还具备相应的政策环境动力和消费需求动力以及农业本身在业务规模上的探索。 生态农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其中,“三位一体”生态农业系统工程是成功案例最多的一个工程方案,该工程以多菌群平衡、多微量元素的“壳聚糖植物促长剂”为核心技术,应对气候变化和病虫害,抵御灾害。用“多功能地力增效剂”改善土壤生态环境,降解化肥农药的污染;用“化肥功能营养增补剂”,调节作物的全面营养,满足作物需求。三位一体实施后,水稻大面积提高产量10%以上,蔬菜、水果增产15%以上,品质口感全面提高,同时大量减少化肥、农药30%以上,应对气候变化均表现稳产、高产。这项生态系统工程,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养殖上实施健康养殖,采用糖肽微生物制剂,增强禽畜免疫功能,全面提高了饲养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这个项目于2005年获得省级科技鉴定,在推广应用中均表现了很好效果,这个由黄庆禄2008年提出的系统工程成功运用在了益阳市沅江草尾镇乐丰村的早稻生产中,最终基地每亩有效稻穗达20万穗左右,每穗总粒数152.5粒的收获。“三位一体”的核心就是充分调动作物的增产潜能,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从而达到减少肥料和农药、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产品优质高产的目的,从而实现真正的生态农业发展。 当前生态农业发展以多元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为基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狠抓粮食生产,全力做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有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使农业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三位一体”生态农业系统的核心优势就是土壤改良,继而从农作物根部、叶面实施有机菌肥,形成土壤、作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和良性循环,从而达到土壤修复、农作物茁壮、增产增收、降解农残等立体化效果,可以有效地对改良和修复土壤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且最终可以大大节约农民的种植成本。 “将化肥功能增补剂”、“多功能地力增效剂”、“壳聚糖植物促长剂”这三种生物功能制剂配套使用于农业生产,简称为农业“三位一体”,黄庆禄介绍道。“三位一体”的核心就是充分调动作物的增产潜能,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从而达到减少肥料和农药、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产品优质高产的目的。 此外,要实现规模生态农业还需要政府在土地改革等方面大刀阔斧,以完备的土地确权促进土地顺畅流转,实现从碎片化向规模化、同质性向异质性转变。同时统筹规划城市发展区域、农业发展区域和生态红线区域,对环境污染行为实行零容忍,铁腕严律治理污染。 从深层结构改革看,生态农业存在多维链式关系。首先是生态农业递进结构化目标体系:一是从生态农业到生态文明的梯级递进目标;二是从无公害农业到有机农业的梯级递进目标;三是从种植业到种养加一体的梯级递进目标;四是从单一生态标准向相对自然的循环生态农业的梯级递进目标。其次,生态农业不是概念炒作,要实现从生产到营销、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无缝监管,建立政府职能部门监管、认证企业负责、生产主体参与、媒体群众监督的长效管理机制,需要实实在在的结构改革才能完成。第三,生态农业具备高端性特征,这既是由生态农业高端标准决定,更是由有机产品高端需求的市场份额决定的。 中国首席商业资讯门户;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国商业网各频道、栏目资讯。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中国商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2014-05-28
2017-12-07
2017-08-08
2017-06-03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