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网 首页 焦点 媒体看点 中国企业

TCL40年:如何从做大到做强?

2021-8-10 14:22 收藏 分享 邀请

尽管经历了整整40年的栉风沐雨,发展壮大,TCL依然秉持那份初心,和务实进取的风格,砥砺前行,不放过身边每一个机会,积极创新求变,力求做大做强做久。回顾40年发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TCL发展的“三大主义”。

作者 | 段传敏(战略营销观察家)

流火的7月,我在广州建博会上遇到了TCL实业控股CEO王成。这次,他携今年新推出的灵悉C12全套系AI家电、 8K Mini LED领曜智屏等明星级新品,并首次整合旗下几乎所有产品品类亮相,在B端市场引发了轰动。

尽管建材家居行业市场巨大,但里面的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规模最大的几家企业也就是在百亿左右,因此,像TCL这样千亿规模的企业跻身其中,显得异常突出。据悉,在2021广州建博会举办的“葵花奖”智能家居评选颁奖盛典中,TCL成功斩获14项大奖,其中,TCL X12 8K Mini LED领曜智屏更是夺得葵花奖最高荣誉——2021智能家居产品金奖。

TCL这个量级的企业积极参与家居行业展会颇值得玩味。显然,它不但力推家电企业和家居企业在智能家居方向上的接轨,而且在积极探索家居、家电在家场景营销上的互通互动,因为,正在进行的场景、生活方式消费变迁和日趋强烈的竞争,正前所未有地将家电和家居两大产业版块有机地拼接起来。

不错,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TCL。尽管经历了整整40年的栉风沐雨,发展壮大,TCL依然秉持那份初心,和务实进取的风格,砥砺前行,不放过身边每一个机会,积极创新求变,力求做大做强做久。

我与TCL有过一段特殊的缘分,因此,对其格外的关注。回顾40年发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TCL发展的“三大主义”。

做大:市场主义

TCL的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中港合资TTK家庭电器公司,主要生产卡式磁带;1985年进军电话机业务,三四年时间成为电话机大王;1993年,彩电市场崛起,TCL推出28吋大屏幕彩电,用了七八年时间成为国内彩电三强,电子行业的佼佼者。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属于改革开放之初,不但国门率先在广东洞开,而且改革率先在南方实验,机会像潮水一样涌现出来,因此,那个时代的企业都不免带有典型的机会主义特征。不过,机会也是市场带来的,谁抓住了新产品,赢得迅速扩容的市场,谁就可能获得快速的发展。

因此,TCL是国内最早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先有市场后建工厂”等理念的企业,并在上世纪90年建成以分公司为核心的庞大的家电营销网络。

90年代末期,TCL在电话机、电视机业务均取得优势地位的情况下,雄心勃勃,继续全方位发力:一、成立白家电事业部,进军空调、冰箱、洗衣机业务;二、进军手机、电脑业务;三、在越南成立分公司、建立工厂,开启国际化营销旅程,3C产业多元化战略成型,同时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并举。

这里面,手机业务表现最为杰出,仅用了三四年的时间,依靠数款宝石手机就迅速膨胀规模,2002年接近100亿元,成为国产手机的老大。

从电话机大王到彩电业王牌,再到手机业老大,TCL展现出鲜明的特点:一、善于抓住市场机会;二、善于进攻,将优势短时间放大成为王者;三、善于吸纳培养人才,三个产业的领军人物均不同。这和柳传志当年的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异曲同工,TCL的顺序和重心略有不同——TCL的特点是”找市场(战略),选班子,找路子(带队伍)”。

相比联想、海尔等北方企业,TCL在运营上体现出更多自下而上的民主自治特征,事业部、子公司和分公司权限颇大,这种模式在激发创新与活力、推动成长与壮大上功不可没,也相当程度上家电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与创新经验。比如,空调行业后来推行的省区公司制是一例。

2004年,这种“市场主义”将TCL带到一个历史性巅峰。这一年,TCL先后并购了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全球营收近400亿元,声势超越了当年收购IBM 个人PC业务的联想。这一年,TCL董事长李东生的声望也达到一个历史高点,被央视评为“中国年度经济人物”,被《时代》周刊、《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商界领袖”“亚洲风云人物”,荣获法国国家荣誉勋章。

尽管后来一度因激进并购遭遇重大挫折,但“市场主义”的思维依然是TCL发展的主轴,只不过,后来的李东生换了路线,将竞争力的核心从外部转向内部,由做大转到做强。

做强:归核主义

2004年,TCL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这是历史上的首次。为此,TCL仅用了10余年的时间。

然而,这个“最大”却是一个虚胖的巨人,因为彼时一场彩电业的产业革命正在形成,传统的CRT电视正迎来衰落,以液晶为技术路线的平板电视开始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2005年,中国驶入平板电视元年。索尼决定放弃等离子电视和CRT电视后续研发、生产工作,东芝也宣布退出等离子市场,这两个CRT时代的全球巨头开始全力推进液晶电视的生产研发和销售。

2006年平板电视真正进入到普及和爆炸式增长的黄金时代,2007年就已逐渐成熟,2008年北京奥运会实现全程高清转播……产业革命的速度如此之快,让刚刚并购汤姆逊传统彩电业务的TCL顿时陷入困境。

尽管经历了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国内崛起的彩电企业经常受到核心技术的拷问:CRT时代,核心的显像技术被日本掌握,液晶平板时代,中国企业不得不依赖韩国的技术与供应,以至于彩电行业被人们诟病为没有核心竞争力的“组装车间”。

两桩跨国并购并未带来理想中的核心技术和规模经济,反而令自身拖入巨额亏损泥潭,一度面临上市公司ST和险被摘牌的命运:手机业务急转直下,彩电业务陷入转型困境,TCL被出售国际电工自救……

人们以为此时的TCL已经很难脱身,遑论什么核心技术的追逐?但2006年李东生凭借《鹰的重生》文章,清晰地昭示TCL的倔强与勇敢。它大声宣告,TCL坚持推进全球化战略的愿景,成为受人尊敬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全球领先企业。

不为人知的是,在09年之前TCL 就已经在策划合作建设一条液晶面板生产线。在TCL陷入巨亏的时间里,依然没有放弃对该项目的讨论。2009年,它决定自行投资建立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因为核心的技术和能力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要知道,液晶面板生产线是资金密集型的投资项目,不但至少要投上百亿甚至数百亿,而且产业周期波动大,对技术人才要求甚高。以前,这样的项目基本上是国家工程,而TCL此时自顾尚且不暇,且在液晶面板生产上几无基础,会不会再度陷入更大的投资泥潭?

当时一个现实的例子就是京东方。自从2003年以3.5亿美元收购韩国现代旗下的HYDISTFT-LCD业务、投资12 亿美元自主建设北京第5代TFT-LCD生产线,2006 年,先后投建了TFT-LCD 用背光源项目、CCFL(冷阴极灯)项目和大尺寸TFT-LCD 用彩色滤光片(CF)生产线项目,公司经营每况愈下,2008年该公司就陷入巨额亏损,三年累计亏损40多亿,不得不靠政府补贴和继续增发股票圈钱继续。这样的情形难道不值得TCL再三掂量吗?

再三掂量的结果,TCL坚持“归核主义”,一定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在源头控制核心部件,不再受制于人。就这样,TCL靠着这股决心赢得了深圳市政府的支持。2009年,预计注册资本 183.4亿元、由TCL集团和深超公司合资成立的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成立。

华星光电采用自主团队、自主研发、自主建设的模式,奇迹般地创造了华星速度和深圳速度:一、从打桩建设到量产只用了19月!二、到四年之后的2013年,华星光电成长为中国大陆最大、全球第五大的液晶电视面板供应商,实现营业收入达68.2亿元,利润8.9亿。成长盈利之快,堪称行业奇迹。

TCL又一次赢了!成为举足轻重的“液晶电视面板之王”。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商业之所以美好,就在于合作是一切团队繁荣的根本... "【中国商业网CCWIN.CN】
阅读9982 反馈0

Powered by 商业网 X3.3 Licensed © 2001-2024 Comsenz Inc. Design by 商业网<>

GMT+8, 2025-7-12 03:17 , Processed in 1.182105 second(s), 34 queries .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