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网 首页 焦点 媒体看点 商业快讯

店宝宝:传统工艺,不能只靠情怀传承

2021-7-12 11:48 收藏 分享 邀请

01

有哪些语文课文,是你一辈子都忘不掉的?

有人说:“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有人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还有人提到:“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这句出自《核舟记》,讲了一个叫王叔远的明代奇人,在一颗仅有两粒米高的果核上,雕刻出苏轼泛舟赤壁的场景。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黄庭坚的字)背……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这件工艺品,展示的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一个场面。

前一天还在苏堤上晨跑的苏东坡,这会儿被派到了湖北黄冈,正经历着人生最灰暗的一段时期。

他来到赤壁江边,遥想当年,周瑜英姿勃发,击退曹操八十万雄兵的英雄事迹。

而他自己,空有一身抱负无处施展,心情郁闷得很。

还好有两个好兄弟,陪他驾船游玩,不离不弃,感情好到可以称为文学界的桃园三结义。

这两个人,也是上得了中国文学史的。他们三个聚在一起,用今天的话说就叫“神仙打架”。

一个江西老表,黄庭坚。

你身边肯定有个30多岁的大爷,微信签名是他的一句诗: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另一个是个和尚,叫佛印。他有一句话,专用于防守反击,怼人有奇效:

这位施主,心中有啥,眼中就有啥。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喝到上头的苏东坡感慨良多,欣然写下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怒发冲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历朝历代,中国人都把苏、黄、佛三人在赤壁划船这番场景,做成艺术品代代相传。有诗歌、图画、雕刻……

其中难度最高也最立体的,就要数《核舟记》记载的核雕。

用一粒果核雕成的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窗户竟然还是会动的: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而无论是人物的表情,还是舟中的茶几、题字,都精雕细刻,栩栩如生。

这样的核雕艺术品,在明清之际非常流行,是文人雅士们的潮流单品。他们有的挂在扇子上当饰品,有的则捏在手里活络筋骨,像现在盘核桃的爱好者一样。

所以,后来《核舟记》就进入了语文教科书。

02

到了清朝雍正年间,有一个叫陈祖章的宫廷雕刻家,比王叔远还要厉害。

他刻的核舟大小跟果核一样:高1.6厘米,长3.4厘米,纵1.4厘米,一共有苏东坡、书童、艄公、客人等8人,就连东坡放在桌子上的茶杯,都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船底还有三百多字的《后赤壁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3厘米,300字,我看都看不清,陈祖章竟然能刻出来?

怪不得他创作完这枚核舟,每月工资就从三两跃升到了十二两,成为当时宫里工资最高的工匠。

这枚《雕橄榄核舟》,目前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是唯一现存的古代核舟。

余光中还专门写诗夸过它:

轻脆,易碎,像半透明的蝉蜕

北宋的江山魔指只一点

怎么就缩小了,缩小了,缩成

水晶柜里,不可思议的比例

即使在夸张的放大镜下,

也小得好诡异,令人目迷

这么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古人是怎么琢磨出来的呢?

在古代,吃饭的手艺都是传内不传外。一个外人想要打听到,几乎是不可能的。

和木雕、玉雕、竹刻等其他雕刻技术相比,核雕的难度更大。

首先,这项技术对原材料的要求很高。太脆的不行,颜色深浅不一的不行,容易开裂发霉的也不行。

经过世代核雕师傅的摸索,终于发现了比较适合的原材料——乌橄榄核。也就是原产于我国两广地区的乌橄榄——是一种水果,跟地中海用来榨油的橄榄不是一回事。

但橄榄核从树上走到核雕师傅手上,还需要经历好几道筛选过程。

第一步,要把橄榄用清水浸泡,果肉分离;

第二步 ,把橄榄核小心翼翼地铺在阴凉的室内晾干,温度保持在25度左右,湿度在70%左右,否则太干会开裂,太湿则会发霉。

就这样一直晾一个星期,还要随时注意通风透气,避免阳光和大风,经常翻动……

其次,这项技术对人的要求也很高。很多核雕大师,都是精通了其他雕刻之后,才敢做核雕。

原因很简单,能施展的地方就那么点大,果核方寸之间,经不起反复修改,下刀不能有半点犹豫。

因此,核雕师傅必须对果核的形状、质地、性能了如指掌,掌握好每一刀的力度和角度。

像庖丁解牛那样刀刀入骨、游刃有余、胸有成竹,对屠夫来说已经是顶尖水平,但对核雕师傅来说,这些都是只是基本功而已。

眼看一颗平平无奇的果核,变成了一件件巧夺天工的工艺品,不得不感慨一句:

要论心灵手巧,还得看中国人。

如今,这项几百年前王叔远的绝技,传到了一个叫须培金的老太太手中。

须培金今年已经67岁了。她的家乡叫舟山村,是太湖边的一个小村落,世代以做核雕出名。

1973年,19岁的她进入当地的雕刻厂当学徒。这核雕一刻,就是一辈子。

今天,她已是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商业之所以美好,就在于合作是一切团队繁荣的根本... "【中国商业网CCWIN.CN】
阅读6818 反馈0
上一篇:
足力健老人鞋用心发现老人需求发布时间:2021-07-12
下一篇:
东方爱婴6+1早托一体化课程体系发布时间:2021-07-12

Powered by 商业网 X3.3 Licensed © 2001-2024 Comsenz Inc. Design by 商业网<>

GMT+8, 2025-5-19 10:36 , Processed in 1.178158 second(s), 33 queries .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