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网 首页 焦点 媒体看点 中国企业

东航加快绿色发展,打好“蓝天保卫战”,“十三五”期间减碳200万吨

2021-1-18 17:58 收藏 分享 邀请

2020年12月,国内首台行动不便旅客新能源登机车,由东航所属东航实业集团旗下的东航设备制造公司研发推出。这一创下全行业之先的车型,既能通过动力性能的改变减少车辆噪音、提升行动不便旅客的出行体验,也为东航在“十三五”期间全力打响的“蓝天保卫战”,在收官之际再添一项领跑行业的战果。

党的十九大以来,东航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践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对标国务院《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积极落实民航局对民航行业蓝天保卫战的各项工作要求,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列入近年来的重点改革任务之一。东航组建了节能减排专题项目组,制定工作方案,主动承担绿色发展的央企责任,从航班飞行到地面运行,从万米高空到零米机坪,东航的环保“战场”维度拓展至空地全域,过去五年间逐步在全东航构建起了绿色环保可持续的航空生态链。

商业航班首度飞越北大西洋:全球航线网络越来越“绿”

飞行中的航班,是民航业最主要的油耗来源。“十三五”期间,东航的航线网络持续加密,国际航线、特别是国际远程航线不断增加。这些航线飞行距离长、飞行时间久、多使用宽体机执行,更是油耗大户,而东航在国际化布局的同时,从未疏忽环保节油的深耕。

2018年11月17日,东航MU588“纽约-上海”和MU208“多伦多-上海”飞抵浦东国际机场,客机经由北极圈内的POLAR7走向完成飞行,这是东航的商业航班首度飞经北大西洋。

2018年11月30日,东航首架空客A350-900飞抵上海虹桥机场

东航是中国民航首家运行极地航路的航空公司,其极地飞行始于2001年。北极圈内的航路,按照运行区域不同,被分为POLAR1至POLAR8共计8个走向。此前东航航班飞行统一使用POLAR3或POLAR4走向,这是三维空间计算下从上海到北美东部航点距离最短的一条。但东航在长期积累大数据后分析发现,如果将航路规划,从三维空间的视角,扩展到加上时间因素的四维时空,利用北极冬季季风,就能找到进一步对航路精细化管理、实现调整增效的余地。围绕这一理念,2018年初,由东航运行控制中心牵头,东航多家单位联手的极地运行管理精细化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团队先后分析了2000多份航路方案,得出更优化的结果——东航的极地中美航路,有三分之二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飞行,这一区域冬季盛行咆哮的西风,上海前往北美东海岸机场的去程,西风能助航班一臂之力,但回程同一走向就得顶风飞行,会遇到平均高达40节的逆风,导致耗油多、排放高、载量小,要破解这一问题,就要在北极圈寻找最佳的季风带风向,POLAR7因此通过东航专业人员的科学计算脱颖而出。

根据测算,使用新航路后,东航平均每个航班可缩短时间22分钟,节约燃油3吨,创造载量空间2吨,在天气条件影响最显著时,单个航班就能降低成本近10万元。

过去五年间,助力节油的航路变阵也出现在全球各地的更多东航航班——

2016年开始,东航与蒙古民航部门深入沟通,争取了在中蒙之间原有航班出入境点之外,新开出入境点,以便避开日趋饱和、等候耗时较长的原空域;“截弯取直”。东航的上海至欧洲航线飞行距离由此缩短了200多公里,飞行时间平均缩短十多分钟,航班平均提升载量1670公斤,每个航班可节约耗油1吨多,减少碳排放约5吨。

2016年到2018年,东航持续优化从中国飞往大洋洲的航路,由过去单一选用距离最短、但时常会需要盘旋等待的菲律宾以西航路,变为在菲律宾东西各设计一条航路,供签派人员和机组灵活放行、执飞;后者虽距离略长,但航班少、不易拥堵。东航每个往返国内与大洋洲的航班,能因此节约往返飞行时间近1小时,相当于每年为企业多增加5000多吨的业载能力,减少约2000小时的飞行时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2020年8月4日,东航又成为中国首家获批使用3%不可预期燃油政策的航司,从而为国际航班选择备降机场提供更大的选择范围,具备更优的运行灵活性。

统计数据显示,通过航路与备降场优化、二次放行等围绕航线网络的环保减排举措,目前东航平均每个航班的落地剩油已较2017年减少6000公斤,碳足迹在每一个航班的起落间悄然削减。

亚洲首家全机队告别纸质航图:让飞机的碳足迹越来越浅

2016年8月,东航举行了一场简短的航行资料撤机仪式,在亚洲首家实现了全机队的纸质机载航行资料被电子飞行包(EFB)全面取代。来自东航的数据表明,这支“无纸化机队”飞行一年间,单是航行资料减重本身,就节约近千吨航空油料,带来的减排相当于种下大约15万棵大树,给东航减少各项成本折合人民币3000多万元。

过去五年间,东航从机队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让每一架飞机的碳足迹变得越来越浅。

“十三五”期间,东航持续优化机队结构,引进更安全环保高效的A350、B787等新一代宽体机型,整体提升全机队燃油效率。

在历届进博会上,东航则积极与通用电气、霍尼韦尔、罗罗等国际知名厂商签约,采购民机领域最为先进、环保、高效的“全球好物”。

东航还持续推进飞机小翼加装和发动机改装项目,在机队中积极推广单发滑行,目前单发实施率已达40%,2018年以来已以此累计实现节油1万余吨;东航积极应用的GLS、HUD等航行新技术,也在提高运行能力的同时,有效降低飞行下降阶段的航油消耗和排放。

为了航班更节油更绿色,东航的运行专家们还把目光投向了堪称“斤斤计较”的飞机重量动态管理。东航基于跨水航线实际运行情况、餐食机供品实际重量、航班实际加水等数据统计分析,优化非跨水航线机上救生筏配备数量,分层次优化餐食机供品重量,细化调整航班控水减重标准,持续追求飞机性能最优,实现有效减重节油。例如,针对A330执飞的3小时以下的国内航班,东航在保证航班有充裕用水的前提下,将水箱加水比例缩减至25%,平均每个A330航班减重525公斤,以每天飞四班2.5小时的国内航班测算,每架飞机可年节油5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0吨。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东航各项优化飞机性能管理项目共实现静态减重125.4吨,动态减重9.51万吨,节油1.21万吨。

东航飞机在广州机场用桥接设备替代APU

辅助动力装置(APU)替代项目则是东航全域节能减排的又一重要突破口。自2018年起,东航积极推动在机场地面用能源效率更高的廊桥桥载设备,为飞机供电、供冷、供热,减少能耗相对较高的飞机自身APU开启。目前,东航已先后与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等所有年吞吐量500万人次以上、且安装有桥载设备的机场,签署了桥载设备使用协议,并与常州等12个500万人次以下、但已安装桥载设备的机场签署APU替代设施保障协议。东航还主动与各地机场沟通,建立完善了APU替代的统计校核机制,开发了APU替代设施使用统计监测平台,确保APU替代有效落实。截至2020年11月,东航各主要基地航点在剔除外部原因后,APU替代设施的总体使用率已达99%。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商业之所以美好,就在于合作是一切团队繁荣的根本... "【中国商业网CCWIN.CN】
阅读14245 反馈0
上一篇:
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大湾区地位屡获肯定发布时间:2021-01-13
下一篇:
李永国和他的智慧地产4.0发布时间:2021-01-19

Powered by 商业网 X3.3 Licensed © 2001-2024 Comsenz Inc. Design by 商业网<>

GMT+8, 2025-7-4 23:41 , Processed in 1.239724 second(s), 33 queries .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