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网 首页 焦点 媒体看点 中国企业

一生一事李东生

2018-5-21 14:19 来自: 互联网 收藏 分享 邀请

如果说TCL的全球化品牌成果得益于李东生对国家战略的率先践行,对大国品牌责任的主动承担,那TCL能够成就今日之全球化格局则得益于李东生在10多年前对中国企业必将融入世界经济浪潮的前瞻与行动。

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先驱,李东生早在1999年就明确提出了全球化的目标,迈出走向世界的步伐。

其中,最标志性的事件是,2004年,TCL先后收购传统CRT(显像管)电视鼻祖,生产出世界第一台彩电的世界500强企业法国汤姆逊的全球彩电业务,以及另一家世界500强企业阿尔卡特的全球手机业务。

跳进全球市场的汪洋大海,李东生也一度相当纠结,但对潮流趋势的判断与责任担当,让他毅然做出了接受大风大浪,甚至惊涛骇浪考验的决定。

李东生是做技术出身,他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源动力,而科技是无国界的,消费选择也是无国界的,不到全球化舞台锻炼,甚至倒逼自己的能力,别说成为世界级企业,就是守住本土市场也是困难的,就算你不出去,外面的企业也会到本土来跟你竞争。

李东生看清了这个形势,日本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也验证了一点:但凡是大企业都是全球化企业,固守本土的,都已萎缩成了专业性或者配套支持性的公司。

索尼董事长出井伸之也曾跟李东生讲,“中国是很大的市场,这是好事,也是坏事,这会使中国企业不太愿意走出去,因为本土市场比较舒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舒服久了,便是竞争力的丧失。既然是大势所趋,那就尽早走出去,哪怕是交学费,当学生,也要尽早把本领学会。

“大家觉得应该把国内巩固得好一些才往外走,但我觉得可以同步做,如果全球化太晚,可能会有更好的基础,但这个机会就不一定有了,另外全球化需要相当的经验积累,投入代价,包括时间成本这是少不了的。”李东生说。

这次大收购也的确让TCL付出了代价,包括迎来历史上的第一次亏损,而且一亏就是好几年,一亏就是几十亿。但最终它成了今日TCL能在全球化经营中掌握更多主动权的关键支撑,一度被认为是失败的收购被越来越多人认为是英明之举。

我国国家领导人在亚洲博鳌论坛宣布对外开放新举措时强调,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新时代的扩大对外开放,包含了欢迎世界走进中国,更包含了中国更加走向世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比过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全球化的市场和空间。

但正如中美贸易争端之后人们所警醒的那样,此时的全球化已不再那么容易,伴随中国的崛起,全球政府、政党和民间组织,也有了越来越多阻碍中国的声音和动作。

“如果全球化太晚,可能会有更好的基础,但这个机会就不一定有了。”此时再回想李东生当年的判断,更加佩服其当年的远见。

3.创新不息

李东生因为前瞻而得到的厚报,并不止于率先的全球化布局,TCL这个品牌本身就是他前瞻的收获。

TCL最初只是一家名为TTK生产录音磁带的小企业。1985年初,TTK港方股东退出,业务出现真空,李东生被派往香港善后。过程中,他从香港电话机的普及前瞻到这一行业的内地商机,推动成立了Telephone Company Limited(TCL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并以英文名单词的开头字母组合了TCL这个品牌。

1992年,李东生推动已通过成功转型做成电话大王的TCL再次战略大转型:进入彩电领域,在当时国内彩电市场总量已供过于求,但大屏幕彩电刚兴起且基本为国外品牌把持的局面下,直接高举高打,研发出大屏幕彩电——王牌大彩电,一炮而红。

那时对国内市场的发展,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转变,李东生也都是率先而动,未雨绸缪。他在从未有生产企业在外地设立销售机构的环境下,率先构建全国性的销售渠道;他用抵押自己和父亲的房子获得的贷款作为风险抵押金,与政府签订授权经营协议,推动企业经营体制改革,也率先拥抱资本市场,让TCL成为现代化、全球化,真正市场化的企业。

这些率先,也为TCL的发展赢得了巨大的先机。其中的很多举措也同样充满了“如果全球化太晚,可能会有更好的产业基础,但这个机会就不一定有了”的色彩,比如进军电视,拥抱资本市场,都是越是后发就越是被动了。

但作为科技企业,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矢志不渝的技术创新,才是TCL在几十年的产业更迭和主动转型中持续成功的基石。

如今,TCL已在全球拥有26个研发机构,10余个联合实验室,近8000余名技术研发人员。截止2017年底,公司主持、参与制定了国际、国内技术标准210余项;累计获得国家、省部级以上奖励165项,其中包括2016年红点设计大奖、2017CES“年度全球显示技术创新大奖”等世界性大奖。

专利方面,2017年度,TCL申请PCT国际专利共计1,857项,获得美国专利认证641件;累计申请PCT国际专利8,627件,发明专利22,065件,核心技术专利能力居中国企业领先水平。

2014年,李东生主导TCL推出“双+”转型,即“智能+互联网”、“产品+服务”战略。这一战略下,TCL的产品如今已基本实现智能化,既给用户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体验,也让公司产品和品牌愈加走向高端。

最近10来年,TCL的科技创新更从产品技术端攻到上游材料端,在国家产业战略层面承担更大的责任,推动集团业务向半导体产业链不断延伸并掌握核心。

其中,最标志性的项目就是华星光电。

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更为迫切。在TCL所处电子信息产业,依然全行业遭遇着“缺芯少屏”突围艰难的困境,彩电业更是年复一年地被日韩面板巨头扼住咽喉,既难掌握产业主动权,也无法赢得核心价值和利润。

当初收购汤姆逊之后,也是这个“屏”,让TCL吃够了苦头。

刚刚走出汤姆逊困境的李东生,发起几乎不可能成功的挑战:投资数百亿成立华星光电,挥师进军面板产业,要为TCL,要为中国做出这块“屏”。之所以被认为几乎不可能成功,因为包括京东方等在内,已连续烧钱多年却不见效益。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商业之所以美好,就在于合作是一切团队繁荣的根本... "【中国商业网CCWIN.CN】
阅读17164 反馈0
上一篇:
蒙牛“慢燃”为消费者健康轻盈需求增添新选择发布时间:2018-05-21
下一篇:
壹象网5.25两周年庆典发布时间:2018-05-22

Powered by 商业网 X3.3 Licensed © 2001-2024 Comsenz Inc. Design by 商业网<>

GMT+8, 2025-7-11 12:37 , Processed in 1.236588 second(s), 34 queries .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