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重:130g 寿山石是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寿山石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流重要的桥梁之一。 由于寿山石“温润光泽,易于奏刀”的特性,很早就被用于作雕刻的材料。1965年,福州市考古工作者在市区北郊五凤山的一座南朝墓中出土两只寿山石猪俑,这说明,寿山石至少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便已被作为雕刻的材料。元代篆刻家以叶蜡石作印材,使寿山石名冠“印石三宝”之首,登上文化大雅之堂。加上明、清帝王将相的百般青睐,从而形成寿山石雕刻艺术从萌芽到发展到鼎盛的一脉独特的民间工艺文化史,寿山石雕也成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喜爱的文化艺术珍品。 明末,曹学铨发现并开始收藏田黄石,至清代,“寿山石热”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于是在收藏寿山石雕品的同时,也掀起收藏寿山石原石的热潮。收藏一件寿山石雕是一个资产的“保险箱”,也可以说是财产数量的象征。2007年香港春拍上,清康熙御用红白寿山石雕子母狮纽宝玺拍出7,264,000的高价,由此可见寿山石雕件的价值之高。 近日,宣亦有幸征集一件寿山石雕,重130g。石的质地温润,颜色为蜡黄色,呈不规则形状,色泽通透,纹理自然清晰,雕工精湛,造型美观,非常具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收藏寿山石雕件已经成为了文人雅士的“专利”,这种风气一直影响到至今,成为一种历史性的社会风气。 从雕刻上看该作品行云流水,工匠大师运用其纯熟的手法把这件寿山石雕刻的完美无瑕,仿佛与大自然混为一体。细节处理细腻,刀工柔美,无论是一刻一画都显得相当干练,雕件的线条流畅婉转,雕刻工艺非常考验工艺者的毅力,而这件作品很好地展现了微雕艺术的魅力。 纵观这些年寿山石雕艺术的发展,已经到了兴盛时期,它也开始走上多元化的艺术发展道路。这是继承和发扬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遗产,也是丰富和发展寿山石雕文化的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 当今,作为艺术的寿山石雕本身,可以说不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它见载于典籍的文字史料却又如此缺乏。毋庸忌言,寿山石文化是在严重的“缺血”状态下发育起来的。这是一种文化的错位。 该藏品现藏于广州宣亦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欢迎各位莅临本公司赏析;广大收藏家也可以通过公司官网,微信,微博了解详情。 广州宣亦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花城大道87号高德置地广场B座11楼 官方微信号:artxuanyi |
2014-05-28
2017-12-07
2017-08-08
2017-06-03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