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高:42.3cm,口径:12.7cm,底径:12cm 在中国的制瓷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莫过于清代。清代继承发扬了明代传统的青花、五彩,创新了绚丽多彩的粉彩、珐琅彩和古铜彩,还出现了多品种的单一色釉。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出现了众多造型独特、风格鲜明的精美瓷器,棒槌瓶就是其中的一种。 棒槌瓶,顾名思义,因其形状像中国南方洗衣用的木棒槌而得名。它创烧于清代康熙年间,是康熙时期民窑烧制的一种典型器。这一时期的瓷器,造型多样,品种丰富,有许多器物的造型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 棒槌瓶也是其中之一,它流行于康熙年间,清代后期各朝都有仿制,品种有青花、五彩、黑釉描金、洒蓝釉和开光彩绘等,传世器物较多。器型大小不一,大者高达了40厘米,小的不足10厘米。从其形状来分,有圆棒槌瓶和方棒槌瓶两种;前者数量多,后者少。中国故宫博物院就收藏了一件青花祝寿圆棒槌瓶,高达了了40厘米,十分引人注目。 乌金釉是一种特殊的单色釉,它是以三氧化二铁为呈色剂,掺入一定数量的锰和钴的氧化物,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这种釉色,于明代成化年间创造,是黑釉中最为莹亮的釉色,后来又衍生为古铜、墨褐、铁棕等,料地有纯黑与墨地彩两种。 就烧制工艺而言,黑釉是一种特殊的釉色,历代产量都不多。到了清代,纯粹的乌金釉器物则更为少见。由于乌金釉烧制难度很大,加之釉色烧成又不稳定,在清代当时就属于名器,价值非凡,属于景德镇的一种名贵釉色。而描金器上的金彩也是很难完好保存的。故如若两者在一器物上,烧制成功后本身就是非常难得,因此其身价不菲,也备受藏家追捧。 近日,宣亦艺术有幸征集到一只“大清乾隆年製”款乌金釉开光人物棒槌瓶,藏品高:42.3cm,口径:12.7cm,底径:12cm。洗口,束颈,折肩,圆筒状长腹,圈足。此瓶胎体厚实,器型较大,造型规整。通身以乌金釉为底,上描以金彩为饰,瓶子腹部四开光。 “大清乾隆年製”款乌金釉开光人物棒槌瓶 颈部锦地开光内画花鸟纹饰,肩部用金彩描绘一条神龙吐焰纹饰,瓶身四开窗内分别描绘花鸟图、人物图、戏婴图、山水图,四周金彩描绘团寿纹。整体绘画笔法精工,描摹细致谨慎,给人端庄隽秀之感。藏品极具收藏、艺术价值。 从这只棒槌瓶的釉色来看,其釉质细腻,釉色乌黑,釉面光亮如镜,能照人影,可称黑釉中的佳品。黑釉描金,是瓷器上比较流行的装饰技法之一。这款棒槌瓶在本已乌黑莹亮的色地上,配以金彩,更显得富丽堂皇、高贵典雅。仔细看去,瓶上的金彩保存完好,施彩均匀流畅,色泽艳丽明快,构图饱满,描绘生动。而且,由于瓷器易碎的特性,保存百年后完好出现更为难得。 四开窗内描绘的花鸟图、人物图、山水图、戏婴图各有特点,栩栩如生,寓意吉祥美好。这件棒槌瓶描绘精细,色泽鲜艳,纹饰华而不缛,繁而不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底部松绿釉上有“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款识。 “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款识 藏品其造型挺拔遒劲,胎体坚致,釉质细腻,构图严谨,绘画生动,线条流畅,寓意吉祥。深沉典雅的乌金釉,配以夺目的金彩,两者交相辉映,使整个器物产生了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给人以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感觉,是现存金彩器中的精品。虽然历经时代变迁、风云变幻,它依然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令人由衷地赞叹我国制瓷工艺的灿烂与伟大。 “大清乾隆年製”款乌金釉开光人物棒槌瓶现暂藏于广州宣亦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欢迎各位莅临本公司赏析,广大收藏家可以通过我们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了解详情。 广州宣亦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花城大道87号高德置地广场B座11楼 官方微信号:artxuanyi |
2014-05-28
2017-12-07
2017-08-08
2017-06-03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