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做有担当的“民族品牌” 茅台深知,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品牌,品质只是基础。要成为受世人尊敬的一流品牌,还离不开品牌背后沉甸甸的六个字——企业社会责任。茅台一直认同“品牌建设就是生产力”,始终把树立积极负责的社会形象作为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贵州茅台一直秉持“大企业承担大责任,大品牌有大担当”的社会责任观,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品牌建设的重要一环。情系天下、关注贫弱,把公益与扶贫做成常态化行为,不断彰显民族精品担当与大品牌魅力。 从定点帮扶到助力环保,从捐款赈灾到产业扶贫,从“中国茅台·国之栋梁”、“习酒·我的大学”、“茅台王子·明亮少年”到“贵州大曲·点滴有爱”等公益助学活动……这些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中,动辄以亿元计。 以“中国茅台·国之栋梁”例,2012年以来,茅台在该公益活动中累计捐款8.14亿元,资助超过16万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成为“希望工程”中累计捐款最多、资助贫困学子最多、覆盖地区最广的公益项目。 2015年以来,茅台集团对贵州道真自治县等地开展了精准扶贫项目,投入超过2.7亿元帮扶资金,帮助协调3亿元的贴息贷款,减少贫困人口超过三万人,2019年,成功帮助贵州道真贫困县顺利“脱贫摘帽”。 无论是持续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还是持续改革提升企业业绩增长,亦或是深度践行公益事业,贵州茅台都承担起一家上市公司和民族品牌应有的责任,不辜负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支持,也不辜负所有投资者的青睐。 数十年如一日,茅台深度践行公益事业,彰显出这家民族企业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回望茅台这些年履行的社会责任行动中,可以清晰发现,茅台的公益行动高度与宽度融合、深度与广度统一、温度与厚度同举、速度与力度并重,这在中国企业中是罕见。 一个企业,因坚守品质而获得社会认可;一个品牌,因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而绽放光芒。茅台集团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自从“十二五”以来,茅台累计投入90多亿元用于精准扶贫、公益慈善、兴办教育、扶农兴农,以及支持地方政府改善交通环境等方面,打造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世界一流企业。 新春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整个社会。灾难面前,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而茅台上下捐款额超过1.19亿元,在中国酒类企业中,茅台数目是最大的,在贵州范围内,茅台也是捐款最多的企业。 乘风破浪 千亿之后茅台高质量发展开启新征程 近年来,贵州茅台的实力、销售和利润逐年增长。2019年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总收入为888.54亿元,同比增长15.1%,归母净利润为412.06亿元,同比增长17.05%。实现税收为385亿元,同比增长8%。 过去一年,贵州茅台单年总营收增长116.55亿元。这个数字,是2001年茅台上市元年营业总收入的7.2倍。更为明显的增长表现在茅台的股价上,以后复权价格计算,贵州茅台股价上涨接近250倍。 如今,上市十九年的贵州茅台,已牢牢地实现了“市值过一万亿元、股价过一千元”,这两个“一”与茅台集团2019年总体营收过一千亿元一道,成为中国酒业历史上具有指标性意义的“三个一”。 今年一季度,面对疫情冲击,茅台更逆水顶风实现“开门红”。而按照茅台集团年初定下的目标:今年要完成营业收入1100亿元,增长10%;净利润505亿元,增长10%;此前贵州茅台公告,计划2020年度安排营业总收入增长10%,达到约977.4亿元。 今年3月初,茅台集团“换帅”,原贵州省交通厅厅长高卫东出任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消息一出,业界便将目光投向了茅台“新帅”身上,外界普遍关注这位年富力强的“新帅”将会让茅台这艘巨轮驶向何方? 高卫东履新后,相继调研了10多个基层单位,基本摸清了茅台的情况。而在高卫东履新茅台第28天,茅台内部便掀起了自下而上覆盖全集团的“找问题、找措施、找目标”大讨论,目的是为了找出制约茅台更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一直以来,茅台都有很强的忧患意识,面对着一片大好的形势,茅台高层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深刻认识到,在千亿光环下,如果看不到茅台的问题,看不到茅台发展中的风险,看不到茅台前进中的危机,这才是最大的问题、风险和危机。 在这一背景下,不久前贵州茅台披露的2019年报中,首次提出了——“要破除机制弊端,补齐发展短板,为推进茅台实现高质量发展、大踏步前进奠定最坚实基础。”对茅台而言,已然身处中国乃至世界酒业之巅,但在披荆斩棘发展的同时,这份居安思危、直面问题的担当着实难能可贵。 如今,千亿茅台站到了全新的发展起点,正在谋划筑牢“质量、安全、环保”三条生命线,推进着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变革,同时也为茅台品牌价值的成长注入新的动力。面对未来,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茅台也必将实现业务、规模、技术、管理的新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大踏步前进。 |
2014-05-28
2017-12-07
2017-08-08
2017-06-03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