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网 首页 商业 产业资讯

专访36氪CEO冯大刚:上市证明内容型公司有更多发展可能

2019-12-20 17:04 收藏 分享 邀请

雷帝网 雷建平 12月18日报道

36氪今年11月8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36氪CEO冯大刚日前接受雷帝网创始人雷建平专访时说,上市对36氪有三大好处:第一,提升品牌;第二,有利于寻找到更优秀的人才;第三,有利于36氪的国际化。

冯大刚表示,36氪的上市,对内容行业是非常好的事,从内容到服务的转型,36氪代表了方向之一。"今天36氪以企业服务作为突破口,未来一定还有更多的人,用不一样的方法完成媒体类公司和内容型公司的IPO"。

近几年一直都是盈利的

过去几年,36氪是在科技媒体行业中突围的一匹黑马,聚集了大量的初创企业和投资人社群资源,36氪还获得了蚂蚁金服、经纬创投等众多产业资本和头部投资基金的加持。

如今,36氪面向初创企业、TMT巨头、传统企业、机构投资者、地方政府、个人用户六大新经济社群,提供连接服务,通过在线广告、企业增值服务和订阅服务三个抓手,为新经济主体提供品牌、融资、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服务。

与今年上市的众多中概股一样,36氪在上市过程中也遭遇了不少的挑战,包括上市时间比原计划推迟了一天,削减融资规模,但36氪依然成为了国内新经济服务海外上市第一股。

回忆这个过程时,冯大刚说,在去纳斯达克的路上,自己还在问同事,36氪是否确认能上市,最后的文件是否签署,当时整个人都很紧张。

上周,36氪向资本市场交出了上市后的第一份答卷:财报显示,36氪2019年第三季度营收1.31亿元,与上年同期的8230万元增长59.1%。

36氪第三季度经调整的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的净利为1340万元(约美元19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100万元增长22%。

不过,依然有很多人关注到36氪上市后的亏损现状。比如,36氪第三季度的净亏损为1236万元,这主要是按照美国GAAP会计准则的要求,将发放期权的行为记录为亏损项目,并不是业务经营亏损导致。

对此,冯大刚说,如果不算期权费用,36氪2016、2017、2018年都是盈利的,今年三季度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也是盈利的。

对于广告市场趋冷的影响,冯大刚指出,很多客户在36氪做广告或做营销,是有商业目的的、是2B的,例如广告营销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广告行业的预算水平下滑对36氪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新经济重新塑造传统行业 带来新需求

36氪的财报中,企业增值服务类收入已经超过广告收入。

财报显示,36氪第三季度线上广告类收入约为541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企业增值服务类收入约为64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2.8%;订阅服务类收入约为129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2%。

36氪第三季度线上广告类收入占比41.3%,企业增值服务类收入占比48.9%,订阅服务类收入占比9.8%。

据冯大刚透露,36氪目前的收入中来自传统企业的收入比例比互联网公司还要高。2018年,36氪51%的收入来自传统客户,49%来自新经济客户。

这种变化主要来自大企业转型的需求,比如,万科喊出活下去的口号,非常迫切的想向新兴经济转型,36氪就是万科转型时候的好帮手。

冯大刚并不认为新经济增长乏力。"也许狭义的新经济增速没那么快,但整体的新经济正在变得越来越大,跟很多年前所有公司都变成互联网公司一样,未来所有的经济也都将变成新经济。"

就像冯大刚之前内部信所说,新经济本身还有巨大的发展和效率提升空间,而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将被新经济重新塑造。

36氪把新经济视为一种社群或生态,而36氪的战略就是不断扩大社群规模、促进社群活跃,依靠36氪自己和合作伙伴,为他们提供更富价值的连接和企业服务,并在此过程中让36氪成为中国新经济内容及服务的领导品牌。

36氪基于媒体在信息、品牌和资源方面的积累,去服务和帮助新经济参与者的发展,并享受新经济服务的红利,"未来已经到来,36氪要做的只是利用自身的平台去抚平不对称,让创新与改变普惠更多行业、公司和个人。"

冯大刚指出,36氪会更多思考几年以后的事情,做出更丰富的业务、拥有更长远价值的竞争力,全球化就是36氪现在的一个布局,2017年开始进入东南亚、2018年进入日本、2019年进入印度,"更多的市场需要我们服务,我们永远要站在创新者身边,拍拍他们的肩膀,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

以下是专访36氪CEO冯大刚实录:

雷建平:36氪11月初在纳斯达克上市,无论是资本界还是媒体界,都对36氪上市这件事非常关心。您觉得这次上市对36氪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冯大刚:首先是品牌的提升。36氪整个商业模式最核心的部分都是围绕品牌,品牌的提升对我们整个产业模式都有直接影响。

我们成为这个行业中率先上市的一家,品牌会更好。行业有很多隐性门槛,品牌提升对后续我们和相关部门的合作也更有帮助。

第二,是组织或人才的提升,上市以后会有利于我们找到更好的人才。

第三,36氪的国际化战略提升。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东南亚、日本,将来还要进入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上市当天还在反复确认相关文件是否完成签字

雷建平:今年上市的很多中概股公司都遭遇了很多波折,包括36氪上市的时候,也遭遇了融资额或上市推迟的风波,能否讲一讲上市当时的故事。

冯大刚:36氪那天是纽约时间早上10点多敲钟,一直到早上5点多我们才开完会,之后我睡了一个小时,到7点多要到纳斯达克接受采访。

在去纳斯达克的路上,我还在问同事,我们能上吗,我们确定可以上了吗?我反复确认最后的几个文件签了没有,同事说好像签了,我说不能好像,一定要确认。

其中有人说某某同事在群里说文件签了,我说你看到签字没有,这要亲眼看到才行,你可以想象到当时的状态是很紧张。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在整个上市过程中有非常多的不确定。

36氪的基因是服务企业

雷建平:您怎么看待36氪成为国内新经济海外上市第一股这个定位?

冯大刚:我觉得新经济海外上市第一股的定位和36氪品牌长期积累是一致的。

我们为什么要上市,就我个人初心来说,我是想证明这个行业是能做好的,有更多可能性。为什么一个基础是内容型的公司就不能IPO?

其实上市只是第一步,今天有好多的为什么,比如,媒体公司一定是小公司吗?媒体公司一定是靠广告吗?媒体公司不能上市吗?媒体公司不能做大吗?内容型的公司为什么不能有几百人的团队?为什么不能有几十亿的收入?为什么不能有几十亿或者上百亿的市值?

我们想要证明的就是真相不是这样的。36氪其实代表了方向之一。今天我们讲到企业服务作为突破口,可能不是最好的,一定还有更多的人,用不一样的方法完成媒体类公司和内容型公司的IPO。

如果能有这个效果,接下来几年我们能看到好多的同行用不一样的方式去尝试,这就是很有价值的事情。

雷建平:36氪是近几年独立走出来的科技媒体公司之一,在机构媒体普遍乏力的情况下,36氪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这是什么原因?

冯大刚:各种原因都有。我们很好的把握住了两个趋势:创投行业的爆发,以及和移动互联网企业一起成长。

其实我们是有一个根据地的,这个根据地对我们比较有利,36氪以创投为起点,创投从2010年公司创立到现在,这几年发展得还是挺好的。

2010年的时候,中国其实没多少VC,我记得中国VC第一次爆发大概在2006年、2007年,今天大家都在谈论各式各样的投资机构,VC的普及和扩张的趋势对36氪的帮助非常大。

此外,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扩张确实是帮助到36氪,36氪跟很多移动互联网公司都是同时成长起来的。跟很多公司一起成长这事对36氪帮助也很大。

我们经常举今日头条的例子,当初36氪是跟今日头条在同一栋楼里办公,都在知春路锦秋家园,是36氪做了今日头条的第一篇报道。

我们对商业模式的思考也跟别人不太一样,我是2016年来36氪的,我来之前36氪就已经是一家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媒体公司。

为什么要做氪空间,为什么做鲸准,都说明这个品牌从一开始基因里就是想要服务创业者、服务中小企业,这是36氪骨子里的基因。而服务的方式,媒体只是其中一种。

我记得我到36氪后第一次开会,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大家觉得媒体公司本质是媒体还是公司?多数人认为是媒体,我说我觉得不是,媒体公司本质是公司,先把它当成一家公司,再看媒体行业的特殊性。

36氪是按照公司模式去管理内容型的企业,跟很多媒体是不一样的。很多媒体看到这个行业的特殊性,记者管理跟别人不一样,销售管理跟别人不一样,最终结果就是跟别人不一样,比别人做的小。

想要把媒体公司做大,就是要KPI管理,就是要言出必行,要有组织架构。商业模式是第一点,组织是第二点。

第三点是36氪对产品、技术、数据比别人更重视这几年我们不仅是在做数据,我们也建立了我们的数据库,建立了自己内部各种系统、产品,还可以把这些产品一部分给别人用,我们对这个投入始终很重视。

36氪大概有70个产品技术人员,他们的成本其实很高,但我们觉得这个事情比较重要。另外,今天我们内容骨干团队是能拿到期权的,而很多媒体机构不会给做内容的人发期权的。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商业之所以美好,就在于合作是一切团队繁荣的根本... "【中国商业网CCWIN.CN】
阅读36386 反馈0

Powered by 商业网 X3.3 Licensed © 2001-2024 Comsenz Inc. Design by 商业网<>

GMT+8, 2025-7-5 19:58 , Processed in 1.185881 second(s), 33 queries .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