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香港, 2015年10月26日 - (亚太商讯) - 日前,中国再生医学国际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再生医学」,股份代号:8158.HK)连手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中国建设银行建银国际•中国再生医学牛津大学技术研 ...
香港, 2015年10月26日 - (亚太商讯) - 日前,中国再生医学国际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再生医学」,股份代号:8158.HK)连手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中国建设银行建银国际•中国再生医学牛津大学技术研发中心」,此研发中心主要涉及干细胞在治疗糖尿病,神经退化,脊椎退化,各种癌症的应用;内脏修复,肌肉和骨骼的再生应用等领域。在此之前,中国再生医学拥有3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并多次承担国家“863”、“973”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先后两次主持制定行业标准。拥有覆盖皮肤、眼表、骨修复、软骨修复、软组织修复和美容等领域的十多个优质产品。 今年4月,「中国再生医学」经过十余年锲而不舍的艰苦攻关,临床试验,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产品——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注册证书。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完成临床试验的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正式上市。 中国是全世界盲人最多的国家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视力残疾全球数据报告》显示:中国共有盲人824.8万人,占世界盲人总数的18%。其中,角膜疾病是最重要的致盲病之一。 然而,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我国的角膜供体严重缺失,每年的捐献仅仅为3000余例,加上国外捐献或进口的眼角膜,每年实施的角膜移植手术仅为4000-5000例,绝大多数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等待。 角膜看起来薄而透明,却是由无数排列紧密,纵横交错成网状的胶原纤维构成,光靠化工分子材料等纯人工材料,目前无法做出这样精密复杂的结构。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艾欣瞳」总有效率达到94.44%,愈后效果接近人捐献角膜。该产品问世将极大缓解我国人体捐献角膜奇缺的临床困境,为我国400万乃至全球6000万的角膜盲患者带来复明希望。 我们不难发现,再生医学与传统的自体或异体组织、器官移植相比,它克服了以创伤修复创伤、供体来源不足等难题,从根本上解决了组织、器官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等问题,其产品可用于改善、修复、再生或替代人体多种组织器官,标志着医学将走出器官移植的范畴,步入到制造组织和器官这一生命科学最具挑战性的前沿领域。美国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吉尔伯特预言:「用不了50年,人类将能够培育出人体的所有器官」。 正因为再生医学拥有广阔的前景,「中国再生医学」积极构建国际性的科研布局。据中国再生医学总裁邵政康介绍,集团已经与牛津大学、香港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以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学终身教授崔占峰、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工程研发中心主任金岩教授、多次获得美国器官移植优秀青年科学研究奖的邓绍平教授、香港大学周中军教授共同领衔的国际性专家团队,使集团的研发和产业化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再生医学不仅为解除病人痛苦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更标志着「生物科技人体时代」的到来,是「再生医学的新时代」,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医学革命,将使得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及寿命延长成为现实。 |
2014-05-28
2017-12-07
2017-08-08
2017-06-03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