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网 首页 新闻

不习《论语》,何谈商业智慧——兼评李宝臣之《论语商释》

2017-3-1 21:04 原作者: 俞愚 来自: 中国商业网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中国商业网(俞愚):读过很多书,也写过不少书评,唯独对石家庄李宝臣先生的《论语商释》(上下两册,由扬州市广陵书社出版发行)迟迟不敢动笔。主要缘因有二:这部书的广度与深度实在超出了我的想象,信息量之大(古 ...

中国商业(俞愚)读过很多书,也写过不少书评,唯独对石家庄李宝臣先生的《论语商释》(上下两册,由扬州市广陵书社出版发行)迟迟不敢动笔。主要缘因有二:这部书的广度与深度实在超出了我的想象,信息量之大(古今中外对 《论语》的发微)在现有的《论语》研究论著中是独一无二的;第二,特别是李宝臣先生将《论语》思想与现代商业有机结合后的聚变效应,使我这个曾经苦苦追求商业智慧的人来说是奉如圭臬。

提到《论语》,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是“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历史典故。尽管后世特别是最近几年学术界对这一说有不同意见,但赵韩王普公三度为相,对诸子百家视若无睹、唯独钟爱《论语》却是事实。

自赵普之后,论语就成了中国众多政治家们必读之品,仿佛不懂论语就不好意思谈治国安邦似的。实际上,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论语》的根本目的就是就是要替孔子先生实现他未曾达到的最初梦想——治国安民。

其实,为政治家们所热捧《论语》,并不是赵普首开先河。自从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就一直主导着治国安民的主要方向,而儒学的核心典籍就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为代表的四书五经。

现在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李世民之所以能有贞观之治,就在于他善于从论语中汲取智慧。他最负盛名的“三镜学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实际上就是源自于《论语》的“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思想。

其实,真正将论语思想活学活用的政治家当推毛泽东先生。

早在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就专门讲了《论语·公冶长篇》本篇中宰予昼寝的故事——宰予白天睡觉,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对于我们队伍中躲懒的人,也可以这样讲一讲;在对党委会如何工作的方法性讲述中,他要求领导要不耻下问,切不可不知以为知。

进京后,毛泽东先生在谈到自己少年时的学习和中国传统文化时,说得最多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套对我也有好处要抓住本源”。事实上,正是这样的观点使毛泽东在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上才能轻易透过事物纷繁复杂的表象抓住根本——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才敢将美帝国主义视为“纸老虎”,也敢与苏联“老大哥”直接叫板。 

君王将相对《论语》的偏爱,使很多人产生了这样一种习惯性看看——学习《论语》应该是政治家的首选,但古今中外的真实案例又让人发现,如果在商业中引入《论语》思想,那往往能使他很顺利地走上商业颠峰。如胡雪岩就是很喜欢学《论语》、用《论语》,如他著名的口头禅“遇到问题,要多问问自己,少指责别人”实际上就是从《论语》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引伸而来的。

这一点,李宝臣先生更是发挥到极致:“ ……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与老板们打交道,我有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就是凡是发了大财的人都有一副很宽厚的脸庞,让人有一种无比的信赖感。而那些脸上写着聪明的人,往往做不成什么大事……”

其实,这些“脸上宽厚”的人,往往会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凡事会为别人多考虑一些。

其实,《论语》中我最爱读的是《卫灵公篇》。在这篇文章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信学者典范——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而在《论语商释》中,我仿佛又看到了孔子先生的身影——这个李宝臣先生治学严谨,研究成果很接地气,如果商业人士能好好学习,真的胜过念几回EMBA。

标签:李宝臣《论语商释》

中国首席商业资讯门户;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国商业网各频道、栏目资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商业之所以美好,就在于合作是一切团队繁荣的根本... "【中国商业网CCWIN.CN】
阅读7728 反馈0
阅读排行
精选展示

Powered by 商业网 X3.3 Licensed © 2001-2024 Comsenz Inc. Design by 商业网<>

GMT+8, 2024-4-29 21:00 , Processed in 1.209094 second(s), 33 queries .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