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领跑者,茅台的成就不仅在于实现了自身良性发展,更成为白酒行业创新突破的标杆和引领,真正诠释了领袖企业的价值所在。
进入第三轮酒业调整期和白酒新常态发展新阶段后,面对异常复杂的酒业经营环境和不确定性增多的宏观经济背景,一方面白酒产业呈现了“强分化”和“弱集中”的态势,另一方面白酒骨干企业也在努力适应新环境和新消费的蝶变过程中艰难地转型、升级,协作和交流愿望日渐强烈。
在此背景下,率先完成调整、率先进入新增长周期、成为白酒坚实的“扛鼎”和有力带领的贵州茅台,以行业责任为己任,积极推进行业间的交流与协作。2016年以来,茅台先后拜访了泸州老窖、汾酒、洋河、宋河、古井贡、郎酒等知名酒企,创造了良好的交流氛围。茅台2016年半年营销工作会上,李保芳一句“向洋河学习”引发了行业间的相互“取经”潮。今年2月,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剑南春等酒企组成“川酒”考察团造访茅台,以及3月的“茅五会”更是将酒企的交流合作推向新的高峰。
事实上,一直以来茅台都致力于构建良好的行业生态系统。早在2011年,茅台启动举行了停办20年的“老牌四大名酒篮球赛”,主动伸出橄榄枝,热情邀请泸州老窖、西凤、汾酒参加。在白酒产业的新时代,茅台更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推动了“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建设,为川黔两地的知名酒企应对白酒产业转型升级作出新尝试。
一个经济体抑或一个产业,往往可以折射出国际政经大战略的走势与格局。合作共赢无疑代表了中国酒业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在“互联网+”时代,绝大多数消费者都期望甚至要求企业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这必将促成企业间更多携手合作、领悟并践行“伙伴经济”。在这种大势驱动下,企业尤其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大胆思考新的商业模式和一切可能的合作商机,以赢得成功与成长。对此,李保芳表示,白酒具有独特的区域色彩和地域特色,所以白酒行业不存在过度的竞争。每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行业各方面的支持与理解,需要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在“开放”和“共享”的理念下,茅台的“朋友圈”远不止于业内。近两年,茅台加强跨界交流,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
2016年8月3日,阿里巴巴集团与贵州茅台集团在贵阳宣布达成独家战略合作,并举办茅台历史上首次电商专供“封坛”仪式。双方将基于大数据共同研发新产品,并在天猫独家发售。此外,双方还将在品牌推广、商家赋能、供应链优化、金融服务、数据科技等多领域展开合作。
茅台携手阿里巴巴,不仅为茅台深度践行“互联网+”发展、创新渠道模式拓展了一条更宽的道路,还代表了中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未来,具有极为重要的行业融合导向意义。在与阿里巴巴签约之前,茅台与“老冤家”1919也冰释前嫌,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体现了茅台大胆创新的气魄和宽广的胸怀。
1月10日,茅台集团与华昱集团公司在深圳签订“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开发”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茅台集团循环产业投资开发公司为平台,整合优势资源,互利共赢,共同建设打造中国循环经济典范。袁仁国强调,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对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和互补性,实现茅台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必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为茅台集团实现千亿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在“跨界合作”上,茅台已经取得不少成果,例如联手中石化2万家易捷便利店重启赖茅品牌、与e代驾携手打造黄瓷瓶茅台酒官方微店、联合华康保险成立华贵人寿进军金融业等等。未来的“大茅台时代”,茅台将会借助更多的跨界合作,突破传统的制造业单线模式,进入金融、大健康、旅游、物流等相关领域,为企业的成长打造新的增长平台。
1月16日,全国烟草工作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特邀李保芳作交流发言,分享转型升级的“茅台经”;3月6日至7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崇琳、总经理助理樊宁屏率队赴华为公司、顺丰商业开展考察交流。与各个行业、各个领头者交流学习,这样的跨界互动,不仅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资源共享,还能探索发展新路,合力开拓1+1>2的市场。
在跨界合作上的种种探索与尝试,以及袁仁国、李保芳等茅台高管带队到国内外考察先进经验,积极推动茅台的国际化,都显示了贵州茅台走出去交流的开放与自信姿态,也使得茅台保持着继续成长的空间,经营和管理水平不断与国际一流企业接轨,为茅台的发展汇集更多的资源,支撑贵州茅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加速实现。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从李保芳受邀到烟草系统分享经验,到“川酒”组团上门造访,这些情况都说明,“茅台经验”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认可,茅台形象在业内外的含金量越来越高,茅台的主动合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响应和尊重。由学习到分享,甚至代表酒业做跨界“教学”,茅台通过这些方式和途径,带领行业向前发展,体现了真正的行业龙头担当。
中国首席商业资讯门户;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国商业网各频道、栏目资讯。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中国商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