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网 首页 商业

为什么“分答”做两周就能骑在“知乎”脸上

2016-6-21 11:59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分答现在人气很高。他们用几周的方式,完成了知乎两年都没有完成的事情:把所有的知识和意见领袖集中在一个平台上。下文将不怎么详细的说明为什么分答做成了,知乎没做成,以及分答以后怎么做。 我一直以来都看衰知 ...

分答现在人气很高。他们用几周的方式,完成了知乎两年都没有完成的事情:把所有的知识和意见领袖集中在一个平台上。下文将不怎么详细的说明为什么分答做成了,知乎没做成,以及分答以后怎么做。

我一直以来都看衰知乎,认为它没有能力发展成除了微博微信之外另一个庞大的内容平台,然后知乎也很给我面子,越做越差,到现在已经完全沦为另一个天涯社区——可能还不如天涯。而以知乎的模式,只要策略的大方向正确,至少可以达到微博的量级,能每一步都走错,让我不得不佩服知乎团队的能力,可能是对投资人心怀憎恨吧。

知乎糟烂的产品能力,贯穿了他短暂的生涯。例如说,知乎一直标榜“友善的讨论”。不说这个初衷对错,他们实现这个功能的方式简直匪夷所思:并没有设置脏话的关键词过滤,而是依靠用户举报,然后进行人工审核。审核的标准也毫无逻辑可言,完全看管理员心情。甚至自己写的答案里,如果评论出现了所谓的不友善内容,知乎官方会跑进来帮你删了、最终的结果,并没有营造出一个“友善的讨论”的环境,反而发展出了一套可以在知乎通用的语言体系,掌握之后可以用一个脏字都不带的揶揄来恶心人,形成一种看上去也不能说友善的讨论环境。

我记得知乎现在还有友善度机制,鼓励被扣分的用户举报其他所谓不友善言论还恢复友善度。这种鼓励人检举的架势,和文革有异曲同工之妙。

运营一个内容平台,最核心的要素是什么?是优质内容的生产者,而非普通用户。以普通用户为核心的东西叫做贴吧。而知乎整个产品的运营理念,就是让优质内容的生产者去迁就普通用户。或者说他们太幼稚了,相信普通用户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优质内容。

在知乎写答案,为了保持自己的答案更多赞同更少反对,要学会卖萌技巧,做一个互联网艺人。还要没有心气,和大多数对此事一知半解却什么都敢说的热心网友平和的讨论。如果这么做了能够变现,那我相信知乎还是有人愿意进驻的,大不了变成段子手的第二战场。事实上,知乎乌托邦式的反商业化,认为只要有广告,内容就不再纯粹了。还因为打广告,封掉了一大批知乎大V。最终用实际行动赶跑了自己平台上的优质内容生产者,也让其他优质内容生产者望而生畏。

总结一下,比如我,一个优秀的意见领袖,想要在知乎上有所建树,必须遵守以下奇怪的准则:

不能有性格,否则会因为反对数太多内容沉下去。

不能爱惜羽毛,对评论里所有异见者都要笑脸相迎。

不能直接变现,贴一个打赏链接也不行。

不能接广告,甚至自己推荐点喜欢的东西,也可能被判定成广告。

而如果我作为一个普通用户,那我完全不需要遵从以上行为规范。甚至我可以在大V答案下边骂街,因为我无所谓友善度。

这种堪称弱智的策略,最终导致了知乎在去年到今年的全方位下滑。去年知乎面对着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大量的用户流入知乎。但知乎死守着这套对优质内容生产者极度不友好的策略,导致大量的KOL出走,留下的KOL也全都在试图把知乎粉丝向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引流。此消彼长,最终沦落成现在的样子:第二个天涯论坛。

知乎曾经手握着这几年最有价值的数据:人们到底对哪个方面的选题感兴趣。做微信号,做杂志等等最难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选题”。选题的好坏甚至比内容的水平还要重要。而知乎却直接得到了一个傻瓜级解决方案:看数据就行了。基于这个数据,很难做出一个失败的内容订阅杂志。

但知乎又一次不负众望的搞砸了。知乎日报乍一看已经克服了知乎先天不良的产品基因,但内容,却是完全源自于知乎用户的创作。可能这个团队至今也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可以约稿的。强行科普可以找果壳,直男趣味可以找大象公会,人物故事可以找界面,强行吹逼可以来找我。但知乎啥也没干。知乎日报也因此变成了内容导向而非选题导向的,谁写的好,(现在已经变成谁写的还能凑活看)谁就能选入日报。选题再火,没有UGC的好内容,也没办法上。

最后知乎日报变成了读者看每日笑话的APP,每天点开就为了看一眼“瞎扯”。

知乎其实之前做了一个内测项目,“值乎”,看起来和最近的“在行”非常类似。

但其实完全不一样。

所以“值乎”也砸了。

“值乎”最开始的机制是,提问者可以提一个问题,然后标价,等待其他人做出解答。

“分答”的机制是,选择一个人,向他付费可以提一个问题,这个人用60秒以内的语音回复。这个回答是可以分享的,提问者和回答者五五分成。

前者对KOL来说,是闲着没事找个成年人家教的兼职做做。而且因为这兼职太便宜了,简直没有任何动力。

后者对KOL来说,是一个记者发布会,价格代表了门槛,非粉丝误入,分成机制促进了提问者提出具有传播价值的问题,也促进KOL答题因为收入无上限。

从一个正常人的心理来看,前者能火除非变成大学生家教平台,后者能火是水到渠成的事。

同时,分答并不排斥宣传。所以汪峰、章子怡这种真正的明星也入驻,如果你点开了他们的分答,会发现无非是在为产品造势。但是这种真明星能带来的免费流量,份大量足。要知道,找这些人转发个微博,都五十万人民币起步,还不一定转。

现在“值乎”也改成了和分答一样的机制。然而并没有什么用,知乎这个品牌在KOL面前是负资产,望而生畏。最重要的,知乎出品,早晚完蛋。

刚才忘了说了。知乎之所以变成天涯社区,是因为知乎内部的所谓大V,都是讲故事型的,同时只在知乎内部红,走出去毫无影响力。换句话说,知乎所汇聚的KOL,都是腰部KOL,和顶端KOL站在一起直接见光死。如果黄渤站出来交流表演技巧,你还会理会中戏研究生的谆谆教诲吗?可惜知乎留下的全是后者。

最后,分答怎么做才能红下去。我不知道。在互联网上能红到现象级,还赚到钱,已经是年度牛逼案例了。如果分答最终也慢慢淡出了,那就淡出吧,每个产品都有他的生命周期,强行续命也不过是做一个不痛不痒的周边产品。

很多事情最后都是一句话:“此地不宜久留”

这是我下一篇公众号的选题,已经拖了一个月没写了,千万别期待。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商业之所以美好,就在于合作是一切团队繁荣的根本... "【中国商业网CCWIN.CN】
阅读4963 反馈0
上一篇:
我国企业年金缴费上限拟下调发布时间:2016-06-20
下一篇:
鲁能物业获“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第26位发布时间:2016-06-21
推荐资讯
精选资讯
阅读排行
精选展示

Powered by 商业网 X3.3 Licensed © 2001-2024 Comsenz Inc. Design by 商业网<>

GMT+8, 2025-7-12 14:32 , Processed in 1.174084 second(s), 30 queries .

QQ